(相关资料图)
ChatGPT浪潮已经蔓延至教育领域。据北京青年报报道,高校学生越来越多地用ChatGPT辅助完成课程作业及论文。有文科学生表示,通过自建语料库,就可以让ChatGPT为他生成“和自己写得越来越像”的论文;还有理工科学生直接通过这一工具完成编程作业。不仅如此,ChatGPT的强大代工能力直接冲击了传统人力代写灰色产业链,连论文代写都出现降价潮了。
客观来说,部分学生用ChatGPT做作业不过是图个新鲜,毕竟年轻人向来走在使用新技术的前沿。为了给完成作业的核心内容腾出时间,利用ChatGPT查查文献、顺顺框架未尝不可。令人担忧的是,已有学生完全把作业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。建立一个语料库就能生成论文、输入一个指令就得到一份作业,这和拿别人的作业有何区别?这样的智能助手分明是作弊帮手。让他人替自己完成知识生产的做法本就恶劣,用ChatGPT代替人力代写、简化程序降低价格,岂不是在助推作弊之风?
写作业不是为写而写,写论文也不是为论而论。让学生完成功课根本目的,是帮助其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从搜集资料到动笔成文、修改完善,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才可能有所收获;这个过程也有助于学生提升批判能力、培养学术素养、形成学术规范。如果通过把人工智能训练得和自己语言风格相似,交上一篇难辨真假的作业,不仅老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,学生本人更是一无所获。让人工智能写作业,看似省了一时的功夫,却废了长久的功夫。这样的风气如果在学术研究的基础阶段蔓延,对于学术生态、学术精神,无疑都是一种破坏。
鉴于人工智能存在的“作弊”隐患,国内外已有部分高校发布禁止或限制ChatGPT使用的规定,一些期刊和出版机构也对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使用提出了相应要求。这些措施有助于限制用人工智能作弊的行为,但彻底杜绝的关键还是使用者主动拒绝被工具“异化”。正如有专业人士说,“ChatGPT本身没有诚信,只有使用它的人才存在诚信问题。”不管是学生还是学者,都应该明白,学术研究容不得半点掺假,只有自己完成的作品才能谈得上有价值。
不能任由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作弊帮手,但可以用开放的心态去回应。人工智能的有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代替人而存在,作为一种辅助工具,它的发展完全可能给教育教学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。已有老师意识到,如果学生善于运用ChatGPT,则有利于提升学习的综合能力、提高作业质量,也会督促教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,学习用新技术为教育锦上添花,也许是一门必修课。
来源 北京晚报 | 实习记者 张悦
编辑 张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