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看电视比取经都难:套娃式收费该结束了
据澎湃新闻报道,8月21日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单位,在京召开治理电视“套娃”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。要求今年年底前,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,聚焦解决“收费包多、收费主体多、收费不透明”问题,电视“套娃”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;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,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。
消费者苦电视“套娃”式收费久矣。此次国家广电总局等几部门出手,显然是要动真格的。根据会议要求,要统筹有线电视、IP-TV和互联网电视三大体系,把握好电视大屏的意识形态属性、公共服务属性和技术产业属性,攻坚克难、协调联动,下大气力解决“看电视难、看电视烦”的问题,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电视的满意度。
如今想看个电视,到底有多难?点赞较高的一条评论是,“堪比西天取经”,虽然有些夸张,但却极有共鸣。打开电视,首先要看广告,不想看广告,就得充值会员。但即便是购买了会员,也不能保证看到完整节目,因为摆在用户面前的还有不同细分领域选项,看动画片需要额外购买“儿童成长会员”,看体育赛需要额外购买“体育会员”。这还没完,不同等级的会员,享受的权益也是不一样的……一环套一环,环环相扣,如同“套娃”一样,让人不厌其烦。
说起来都是智能设备,但是智能手机与智能电视却是完全不同的存在。智能手机是越来越方便,功能越来越强大,而智能电视却是越来越复杂,越来越烧脑,跟“智能”两个字背道而驰,更像对用户智商的一种恶意挑衅。
复杂的操作,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,导致“年轻人不愿看,老年人不会用”,电视用户的大量流失。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,当消费者遭遇“套娃”收费后,超过六成的消费者选择手机或平板电脑观看节目,只有28.3%的用户选择购买会员。
这事件上也造成了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。许多家庭里的电视机,已成摆设,放在客厅里落灰,十天半个月都不会打开一次。而大量的优质电视节目,也因为“套娃”收费而失去了观众。
需要说明的是,内容付费并无原罪。内容付费有利于鼓励原创,激发更多的好节目。在版权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,消费者不能接受的并不是内容付费,而是人为制造障碍,为消费者设置消费陷阱。实际上将智能电视设计得简单易操作,并非难事,之所以要搞“套娃”式收费,无非就是用复杂的流程,来掩盖巧立名目乱收费、高收费的事实。先用“首付9.9元”的低价会员吸引用户,用户“入坑”之后再用其他名目进行套路,让用户进退两难。说轻点,这就是不尊重消费者,说重点,其实已经涉嫌消费欺诈。
电视背后有着厂商、内容平台等多个利益主体,当然涉及复杂的利益分配机制,但无论如何,不能侵害消费者的利益。事实在有选择的情况下,没有人愿意充当“韭菜”被随意收割,电视“套娃”式收费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,在让消费者感受极差的收视体验的同时,也相当于主动远离消费者,这无异于自取灭亡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国家广电总局等几部门的专项整治,也是在拯救电视行业。